2014/3/19 中天新聞台 (form Han-Chang Hsu) |
傳統媒體報紙、電視、雜誌,都有一群人員在幫我們挑選訊息,每天發生的大小事,什麼是重要的?什麼是觀眾想看的?他們下標題、挑頭條,挑選的標準可能來自專業新聞倫理,可能來自收視率,也有可能來自廣告業務客戶砸重金的分量。很多人在討論為什麼現在的新聞越來越腥煽色?很多沒營養的正妹身高體重三圍訊息?有人這樣回答「因為現在的電視台競爭激烈,除了新聞台之外,也有其他的電視台會播報新聞,而新聞台又都是二十四小時的,但有的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多新聞可以報,所以就開始挖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出來填補空檔。」「因為觀眾愛看收視率好啊。」
真的是這樣嗎?
有部老電影《桃色風雲搖擺狗 Wag the Dog (1997)》,故事是說美國總統鬧出性醜聞,面對醜聞及兩週後的總統大選幕僚著急的想辦法,他們決定發動戰爭,煽動民眾的愛國情緒鞏固總統執政形象。只是這場戰爭發生在好萊塢攝影棚,大導演製造各種有關戰爭的新聞片段,美國大兵溫柔的抱起阿爾巴尼亞孤單無助抱著洋娃娃哭泣的小女孩,順利挽回總統形象。劇中結局女主角狠狠的砸了電視,她說「為什麼那麼恨電視?因為電視破壞了投票程序。」
因為那年我們最主要的訊息來源來自電視,更早年訊息來自於廣播。傳播理論多著重於討論不同文本會如何影響閱聽眾。在真實世界裡最有名的案例是1938年 Orson Welles 製作一廣播劇《火星人入侵地球》,廣播員佯裝災難倖存者,模仿現場報導的口吻向聽眾播報火星人正在入侵地球大肆屠殺人類,國民警衛隊統統被火星人部隊殲滅,總統已經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。據統計,當時有上百萬人對此節目深信不疑,產生美國全國性嚴重恐慌。
從觀眾的角度來說,人民有知的權利,人民要的不是假訊息。然而在眾多訊息中又哪些是人民最關心的頭條呢?
我們假設現在的社群網路 Facebook 訊息是由使用者自行分享轉貼,是由觀眾自行決定感興趣的議題,相對於電視媒體由少數人挑選的議題,兩邊是否會有差異?【臉書話題榜 — 林克傳說】分析 Facebook 上的連結量與觸及率做出熱門話題排行,類似 Alexa 做網站排名,我們可以看到幾種狀況,
- 2013年12月31日 基隆黃色小鴨爆炸是當天電視頭條,也是Facebook頭條;
- 2014年1月4日 開始的台巴混血兒吳憶樺17天返台之旅是電視媒體中的頭條,但Facebook熱度相當低;
- 2014年3月18日 晚間「青年佔領立法院,佔領訴求、現場Live直播、物資需求、支持或反對服貿」立刻成為Facebook熱門話題,但在電視媒體上的能見度比起「馬航失蹤、明年連假小確幸、噁心港女、法樂琪用粉調湯」要低。
如此比較下來,電視媒體挑選出來的議題真的是「觀眾想看」的議題嗎?
除了一般常見名店採訪商業的置入性行銷,社會新聞是否也有政治力介入呢?
我存著這樣的疑問。
讓我們來從社群的角度做民意分析,以服貿議題為例,請看看:
林克傳說服貿東西軍 |
IMHO, 黑貘來說: 服貿東西軍 — 從大家貼的連結來看民意
這聲量不只只是去算連結, 而是去算轉貼連結的觸及率, 也就是轉貼的次數越多, 越多人轉貼或被追蹤人數越多人的人轉貼, 聲量就會很高, 所以只是看連結的網頁, 往往是種類似 “媒體” 的觀點, 相較聲量就是有點 “社群” 的思維, 所以從下面的表來看, 支持服貿, 支持速過服貿以及反對佔領立法院的訊息並沒有很少, 但社群聲量的觸及率差距就會較大.
希望的是,從社群網路中,閱聽眾可以接觸到更全面的觀點,透過分享與討論描述立場、彰顯名義,降低因單一言論傳播而產生的沉默螺旋,這樣才是民主,也是這個 Web 2.0 網路運用世代的體現。
贊成妳最後一段要傳達的意念.
" 我思 故我在 "
我想打妳屁股。
愛人限定唷 ^.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