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跡能保留多久?

*心情不好碎碎念*

最近發現我的最愛連結中,有些無名網誌連結失效了。查了一下,原來是無名又開始砍帳號了…→[無名小站系統公告] 2008/4/1 起,180 天未登入將刪除帳號

講得很好聽,說什麼「讓這些帳號名稱可以讓其他更想要的人來註冊使用」,其實只是要釋放DB資源,要省錢吧。我不懂,無名都給Yahoo買走了,賺那麼多,幹麻還要省這種錢?網誌上的內容,都是無形的資產,都是流量啊!身為台灣第一大,有那麼小氣嗎?

你和我,都會有這麼一天,再也沒有辦法登入無名小站的一天。
然後我們留下來的足跡,就只能保留這180天,之後就被砍光光,好像世上沒有過這個人一樣。
我想,我應該會把無名上的東西搬光,以後再也不會去那記錄些什麼了吧。

從小我就很懶得寫日記。到不是說不知道寫什麼,想寫的東西太多了,一動筆就會不小心落落長,然後就懶得動筆。用電腦打字就快多了。現在Blog盛行,使用介面方便,圖文搭配也很容易,想留下些什麼心情隨筆的時候,很自然的就通通往網路上丟。

不過,資料存在別人家主機裡,能保存多久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了。
類似像Yahoo突然大動作砍掉一堆SP家族,那些最初期的文字就遺失了。
Blogger能留存多久呢?我希望能至少堅持個一百年吧(幻想)

******

數位時代中,歷史資料要如何保存?還真是個難題呢。

在我們當前的時代,文件都以位元與位元組記錄,而且不保證未來的可讀性。當科技改朝換代時,我們可能發現我們的檔案被冰凍在已經被遺忘的格式當中。我們整個時代的人類歷史將會消失不見嗎?  
      BY Brad Reagan
      Published in the December, 2006 issue.

小學、國中時期的家庭聯絡簿,上面寫著每天的功課,與簡短硬逼出來的日記。紙張雖然已經泛黃,但那一疊聯絡簿仍好好的保存在箱子裡,要閱讀完全沒有問題。但是當我學會電腦,一開始用大磁片、小磁片裡存放的檔案,已經沒有辦法讀出了。就算磁片保存完好,我也沒有軟碟機可以讀取這些磁片了。

這是硬體的問題。數位檔案雖然複製容易,但儲存的硬體日新月異,舊電腦上拆下來的硬碟,可能在新電腦的主機板上就再也接不上去了。同樣的,DVD光碟越來越普及,很可能有一天VCD光碟就會被捨棄,以前燒起來備份的東西,也是有可能再也無法讀取。

排除硬體因素,還有軟體因素在。可以讀取出來,但是真的能開啟閱讀嗎?舊版Word97的檔案,現在用Word2007開得起來嗎?或是有天微軟倒了,未來的人們再也不使用Word,而改用其他文書處理軟體,Word所留存下來的歷史,就整段遺失了……

講未來好像很遙遠,其實差不多20年左右的時間,在數位時代就會有很巨大的變化了。

紐約雜誌在創造供3000年開啟的時光之艙時,採用保存檔案的特殊紙張,並將某些檔案縮小儲藏在可以長期保存的鍍鎳板上,人們可以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來閱讀這些檔案。紐約雜誌的編輯若森邵稱,該雜誌的職員起初認為數位資料將是理想的保存方式,但是,在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之後,他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構想。他說:「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將這些資料保存一千年,你不能指望電子化的數位資料能夠保存這麼久。」

珍貴的照片,珍貴的記憶,還是把它沖洗出來,編輯成書本格式印刷出來吧。
至少在有生之年,還能回顧這些年輕的記憶,
而不是只剩下不能閱讀的0與1。

延伸閱讀:
數位冰河時代 — 你的檔案還能用嗎?
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

作者:

梅子

2016年,35歲,不再青澀也不再徬徨,水瓶座輕熟女的愛情、婚姻與自我。

在〈足跡能保留多久?〉中有 4 則留言

  1. 儲存媒體的改變雖然日新月異,但並不是一夕之間改變的。我的USB隨身碟中,還保留了DOS時代以ARJ壓縮的資料,只是現在改用ZIP壓縮。像您引用的文章裡提到的那種找不到磁碟機來讀資料的情形,我想他一定不重視那些資料,才會如此。不然,絕對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,把舊資料拿出來轉為新資料保存的。

  2. 我想,比較熟悉資訊產業的人,會比較重視檔案備份,也都會仔細的留存好自己需要的檔案。就我個人而言,SP相關的檔案處於一種重要想留存,但又不想複製太多次的曖昧情境。有時候硬碟不能存,光碟只複製了一份,上面文字又不敢寫太清楚……然後日後再找起來就很辛苦……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遺失了。

  3. 保留是一個問題,被濫用更是另一個問題.網路看起來很民主,很自由.可是當資料外洩到自身利益時,就寧願它當初就不存在吧!以前在優勢網也被砍過.僅管自己有備份.拿出來看也已是前塵往事了.還覺得自己思路寫得菜,也不敢再登出.再怎麼留也留不下任何流金歲月.再怎麼留那些當初一起分享血淚的網友,都早已不在了,網路的溫存壽年,比現實生活還不易保存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